研院新闻

    研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院新闻 -> 正文

    研究生院第22期读书会:邱紫华讲授《哲学思维的革命与学术研究的创新》

    作者:研究生院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12年10月08日

    926日晚,我校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美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邱紫华教授做客研究生院第22期读书会,讲授《哲学思维的革命与学术研究的创新》,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王恩科教授出席并致欢迎辞。

    邱紫华教授的讲授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邱教授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哲学和美学的特点出发,对以数学化、科学化的理性主义哲学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哲学的特征进行解读,并阐述了现代主义的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主要特点。邱教授认为“现代化”的进程在深刻改变人类思想观念,造就了人们优越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又导致了“工具理性”等社会弊病,成为束缚人们自由思想和行动的桎梏,严重地压抑了人类的创新精神。

    邱紫华教授以海森堡的“测不准”定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巴赫、埃舍尔的“悖论”等为例,揭示了20世纪科学研究成果对传统的现代主义哲学观念的挑战与颠覆,指出:其一、世上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处于变化的、不可确定的状态之中,因此,一切事物的性质不可清晰地界定,事物和现象的变化都不可确定;其二、人类的认知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不可能穷尽真理;其三、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不变化的真理。

    邱紫华教授援引某学者的比喻,引出对“后现代主义”的界定,深刻阐释了20世纪后半期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及文化思潮的特点。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后现代主义美学和艺术的观念,如:强调所谓的“美”,就是个人的、主体的审美活动;美无本体、美无不变的、普遍的本质;各种审美活动具有“家族相似”的特点,等等。

    最后,邱紫华教授从人文学科总的特点入手分析,明确指出,人文学科不等于“科学”。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人文学科”当成了“科学”的一部分,甚至提倡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来要求人文学科。由此导致了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上的严重的错位和失误。因此,面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时,要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人文学科。

    邱紫华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研究生院的老师们在形象生动的讲述中既获得了哲学思维的滋养,又引起了对人文学科研究等具体工作的思考共鸣。讲座结束后,双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交流。

    邱紫华教授被誉为“东方美学的拓荒者”。在20余年的耕耘中,从艺术学史学、艺术哲学、文化哲学、艺术辩证法等角度对西方美学尤其是悲剧美学与黑格尔美学展开研究,提出一系列新颖独到的见解。邱教授以包括文化人类学在内的新方法构建东方美学,以其执着的态度、包容的精神与宏大的气魄,为美学研究开创了新天地。2008年,邱紫华教授曾亮相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讲授《历史人物的悲剧》。作为曾经的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的邱紫华教授,在研究生院这个不一样的“百家讲坛”为全院老师带来了一场学术上的“饕餮盛宴”,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