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院新闻

    研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院新闻 -> 正文

    刘轶先进事迹报告会召开 学校下发学习通知

    作者:程遥 许艳玲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12年12月18日

    12月17日晚,由我校党委宣传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以及教育学院主办的刘轶同学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召开。校党委副书记谢守成、副校长王恩科出席,党委宣传部长郭红霞,刘轶导师雷江华,武汉晨报记者朱佳琦等,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各个院系的学生代表。会议由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马海波主持。

      刘轶首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学习唇语的经历,她在学习、生活方面目前的大体情况以及她做社会义工的经历,并提出大武汉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谐、幸福城市,需要提倡“融合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不断发展目前较为薄弱的特殊教育,做强做大,承担起区域文化和教育功能的示范化引导作用。

      刘轶的事迹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学校由此发布《关于开展学习刘轶同学先进事迹的通知》,由谢守成在报告会上宣读。文件表彰了刘轶的先进事迹,指出刘轶用行动诠释了华师精神和华师“三博文化”。文件号召各院系迅速行动,广泛开展学习刘轶先进事迹的工作,呼吁全校师生学习刘轶积极进取,大爱无限的精神,弘扬华师精神,为我校的建设贡献力量。

      来自教育学院的师生分别阐述了自己对刘轶的印象。导师雷江华表示,2010年刘轶刚刚进入特教专业学习时,他为刘轶能够克服听力障碍通过英语考试感到十分讶异。更让他惊叹的是刘轶在学习、科研上的韧劲。他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交流学习时,刘轶本来有很多机会出去放松一下,但是她几乎不曾离开过图书馆,还常常与他探讨口型模仿在聋声双语音学习中的作用,并形成了论文,在中国特教最高期刊上发表。雷江华将刘轶的品质概括为:聪颖机智,勤奋好学,坚毅执着,勇攀高峰。他称赞刘轶不但克服了听力障碍,变阻力为动力,还突破了学习障碍,变隔离为融合,克服了语言障碍,变单语为双语。他认为,刘轶影响了有声和无声两个世界,是听障群体的楷模,健听世界的标杆,体现了华师“博学、博爱、博雅”的“三博”精神,为建设和谐、美丽幸福的华师提供了参照体系。

      刘轶的同年级同学赵梅菊谈到,刘轶是同学们学习上的榜样,生活中的伙伴。她认为,刘轶乐观开朗,从不抱怨,总是用实际行动去克服困难,还常常宽慰和开导他人;刘轶勤奋刻苦,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仍然在学习,从不放纵自己;刘轶敢于坚持和突破,一次次打破沉寂的世界,融入普通人的群体;刘轶乐于奉献,坚持做义工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特教事业做出贡献。

      朱佳琦说:“再多的介绍也比不上她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一次努力。”她表示,第一次见到刘轶时,刘轶的自信和热情令她感动。她提及采访刘轶母亲的经历,当她问刘轶的母亲刘轶是什么时候学会说话的,刘轶的母亲回答:“我记不清了。”朱佳琦表示,从这短短的一句话里,看得到这个家庭当时遭受的打击和如今的释怀。她说,她曾问过刘轶如何突破听说障碍学习英语,刘轶回答:“天道酬勤”。刘轶总是边做题边背单词,坚持看视频学口型。她认为,刘轶人缘极好,总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正能量,是个“普通的特别女孩”。